新华财经|4月外贸出口成绩回升 未来面临回落压力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丁雅雯、吴丛司、吴燕婷)在市场纷纷看空4月份出口形势的背景下,我国却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出口同比增长3.5%,增幅较3月扩大10.1个百分点。
积压订单和低基数短期推高4月份出口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4月份我国外贸出口2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增幅较3月份扩大10.1个百分点,为4个月以来同比增速首次转正,推动前4个月出口降幅收窄至-7.5%。
受访专家表示,4月份出口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积压出口订单交付和低基数效应。预计外需收缩的冲击会从5月开始显现。未来数月,出口面临大幅回落的压力。
国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指出,我国3月份、4月份PMI生产指数分别达到54.1%、53.7%,反映出生产活动在迅速恢复。而今年前3个月,我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依然处于历史低位,由此可以推测4月份出口回升是前期积压订单的集中释放。
从微观层面来看,从3月份开始,我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加上担忧未来出口形势,加紧已有订单的出货。部分海外企业担忧疫情过后“无米下锅”,也开始囤货,催促我国企业尽快发货。
专家提示,目前各个出口先行指标已大幅下跌,并且全球需求并未见底,这显示我国未来出口可能大幅下滑。
伴随疫情形势的变化,全球经济活动和各国制造业趋于停滞。各个先行指标中,全球贸易风向标——韩国4月份出口降幅跌至-24.3%,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值;我国出口风险标——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4月份降至33.5%,较3月份大幅下降12.9个百分点,折射后续订单严重不足问题。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我国出口下行压力并未解除。前期积压订单陆续交付,对出口的提振仅是暂时性的。根据美国GDP走势的不同情景,估算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区间为-8.8%至-29.6%。
大宗商品价格拖累4月份进口
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4月份我国外贸进口15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4.2%,降幅较3月份扩大13.3分百分点。
专家认为,进口数据下滑折射内需依然疲软。4月份进口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外生产停滞、海外供给体系不畅、内需依然偏弱、高基数效应。
川财证券分析师陈雳指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4月份进口大幅下降的主因。以主要能源商品为例,4月份原油、煤、天然气进口量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7%、26.9%、1.5%,但这三种商品的进口均价分别下跌8.9%、4.9%、15%,钢材、铜材等主要周期商品的进口均价也明显下跌。
未来海外各国疫情持续发酵和经济增长下滑仍是隐患,后续外需冲击可能拖累出口数据下滑。进口数据受外供不畅影响,可能继续承压。
外部供应链中断或冲击国内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是全面的。华创证券分析师张瑜表示,第二产业中的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家具和其他制造业、化学品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对中间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纸制品制造、家具和其他制造业对消费品的进口依赖度最高。
从区域上看,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领域,对日本、韩国等地的依赖度较高;在运输设备、机械、其他制造业等领域,对美国、德国等地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若这些地区的此类产业生产出现中断,可能带来进口的被动减少,并对相关产业产生影响。
华泰证券研究员芦哲表示,由于各国疫情发展步调不一致,全球总需求会互相牵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之中大部分处在“夹心层”位置,而海外上下游企业停工停产,也导致了国内企业“复工难复产”的问题。疫情影响下,短期修复产业链,中期避免产业链外移,长期加速产业链的升级更为紧迫。
中诚信国际分析师王秋凤表示,尤其需要警惕外部需求疲弱给一些外贸依存度较高行业带来的影响,如机电、纺织、化工、汽车、航空、塑料、鞋帽等行业的影响。与此同时,未来随着疫情防控的需要,海外停工停产范围可能扩大,供应能力减弱,而我国机电、化工、汽车、航空、医疗等行业产业链对外依存度较高,面临供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