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垃圾分类是考验精细管理能力

2020-08-31 11:46   来源: 互联网

在过去,"一个篮子,现在"四个桶";在过去,"减少源",但是现在"重用";曾经"太麻烦",现在"好习惯"。今年以来,北京、苏州、武汉等城市相继加入实施垃圾分类,深圳、长沙、海口等城市即将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住房部、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规划,到今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地都需要加强冲刺,为垃圾分类工作上交合格的定期答卷。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仅3个月,就取得了成效,如餐厨垃圾分布明显增多,执法检查问题发生率下降;过去一年,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而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100多万户家庭我们也要看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焚烧,填埋体系还不完善,一些地方在推广垃圾分类时,存在一刀切,走形式的情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如何在狭窄的小巷设置垃圾收集点?如何通过定期投放垃圾来照顾上班族的需求?大型小区掏桶指点如何避免居民"多跑腿"?这些具体小事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着群众的满意度,也考验着精细化治理的能力


垃圾分类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为目的,不能只注重形式,甚至可以‘为分类而分类’。面对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工作方法上动脑筋。比如,为解决厨余垃圾破袋易脏手的问题,有的社区使用全自动破袋智能机器人,有的小区配备便民洗手池,在完成垃圾分类的同时,让市民省心舒心特别是在垃圾分类推行初期,不能一味地堵,以罚代罚,更要看到普及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居民生活的惯性,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导,帮助群众逐步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


1598845769796204.jpeg


对于垃圾分类,有人担心:前面分类做了,后面运输会不会混在一起。客观地说,一些城市分类运输设施配备不够,存在垃圾‘先分后混’的问题。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补短板实施方案》,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在2023年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在垃圾处理全链条上有机衔接,补短板


要在垃圾分类中做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在"源代码管理"中做好工作。从个人对"光盘行动"的反应,到有关企业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供应,再到有关部门制定包装材料绿色标准,各方将携手努力,在垃圾产生的源头上减法,必将减轻垃圾分类的压力,事半功倍。无论是垃圾分类还是垃圾减少,人们都有必要形成绿色生活的概念,形成绿色生活的习惯。我们可以创新宣传,制定激励机制,同时引导人们优化生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加入垃圾分类和减少的行列。


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垃圾分类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只有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才能使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清晰,垃圾处理的道路越来越畅通,才能开创更好的绿色生活。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5G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