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慧眼”,强脑”并存 ,「视比特」推出3D视觉与机器人柔性控制措施

2020-10-19 10:12   来源: 互联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工业应用越来越高,机器人产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至 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四年增长。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总产量达到 18.69 万台,同比增长 27%。




同时,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统计,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57.3 亿美元。




工业机器人在细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从以往的焊接、装配、冲压、喷涂等大型重型作业领域,逐步扩展到装卸、码垛、合作等轻载作业场景。




这种变化不仅直接体现在细分市场中机器人品类的出现,还体现在企业不仅追求智能化生产工艺,而且开始对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有着强烈的需求。




工业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执行机构,而应该成为生产线上的智能终端之一。使机器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大脑,是湖南希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比特)的发展方向。




vibit 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集“3D 视觉感知与机器人柔性控制交互技术、3D 数字孪生与工业闭环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科技公司,由普林斯顿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波恩大学的海归博士共同创立。目前,hibit 可为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新型零售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基于 3D 视觉和机器人柔性控制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目前,制造业的大多数场景都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这意味着对自动化生产线的灵活生产的需求将越来越高。" 视觉位 CMO 周洪谱告诉 Entreurship State。


在柔性生产方式下,一条自动生产线将生产各种类型的产品,除了生产设备需要能够根据生产任务及时转换制造过程外,产品装卸、装卸、装配等自动化设备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自动计划和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这对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工业机器人本身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和位姿精度,但由于人体不具备高精度识别产品的能力,不能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当企业改变产品时,往往需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重新编程,其本质仍属于单一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利用三维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使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更加智能化,是实现智能工厂柔性生产和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


对于工程机械和重工业,视觉钻头引入了钢板零件的分拣机器人,它可以实现钢板切割零件的自动抓取、分类和码垛。由于等离子切割钢板的切割轮廓较弱,需要高精度的检测、分割和位姿计算,才能实现准确、安全的抓取。普通二维视觉检测的成功率不够高,不能支持 6D 位姿计算和灵活抓取。因此,视觉位采用了二维 - 三维融合方案:基于二维图像和三维点云输入,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二维 - 三维联合轮廓特征学习方法,实现了 99% 的检测精度和 1 度 -1Mm 的精确姿态计算。



此外,由于工业零件种类繁多,尺寸差异很大,类型随着生产计划的变化而动态变化,难以达到一般深度学习算法的高精度要求,视觉钻头采用了检测、分类、轮廓提取和匹配等多任务深度网络,满足了 99% 的作业精度要求,同时结合在线训练数据综合和深度网络快速自适应调整,满足了动态分类的需要。


在智能物流行业,视觉 BIT 引入了混合拆装堆垛机器人和快递包装分拣机器人,该解决方案结合了先进的三维视觉、三维深度学习和机器人规划控制技术,具有识别精度高、抓取速度快、对复杂场景适应性强等优点。


它强大的三维视觉检测技术能够胜任大小、纹理差异和随机、混合堆叠成千纸箱,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割包裹。


对于新的零售和无人仓储方案,我们引入了一种移动取货和补给机器人。

image.png

与市面上常见的定购机器人不同,视觉 BIT 开发的无人零售仓储机器人同时具有取货和补架的功能。货架补货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物品(如纸箱包装、袋装食品、瓶装饮料等)整齐地放置在货架上。


为此,视觉钻头开发了一种基于吸盘和软件夹具相结合的柔性夹具,并结合了基于三维视觉的高精度手眼标定、目标物体的精确识别和姿态计算、目标物体抓取和放置点的判断、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 "手眼协作" 和 "吸力夹协作" 布局控制算法,实现了数十类物体的灵活、轻巧、整齐和稳定的放置。相关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周宏谱说," 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先进的软件算法研究和开发能力是最核心的技术优势。VISUALBIT 拥有一支世界级的技术研发团队,其核心的底层算法是自主开发的,并克服了一些世界性的问题,致力于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华为。


目前,公司现有员工约 100 人,年营业额达数千万人。在融资方面,参展公司最近完成了近 1 亿元的融资,投资者是合宇资本和图灵风投,这是该公司成立后两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周洪谱表示,目前的融资资金将用于用户 3D 可视化软硬件平台标准化、智能建筑技术研发、团队拓展、市场营销等方面。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5G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